楚雄州检察院:大数据赋能助力挖掘“遗漏线索” 环境保护税监督模型助推社会治理成效显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的施行,标志着中国有了首个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税种。环境保护税在促使更多企业提高自身清洁生产能力,有效遏制污染物排放,更好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针对环保税开展公益诉讼监督、促进企业依法规范经营和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探索的新课题,借力大数据,楚雄州检察机关为这份“考卷”交上了楚雄答案。
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
2022年4月,永仁县检察院在走访永仁县某砖厂的过程中,发现该厂自建厂以来未缴纳过环境保护税,经调查,该企业因不了解环境保护税,一直未申报,系漏缴,遂在全县辖区内进行排查并将该情况向楚雄州检察院报告。楚雄市检、禄丰市检、元谋县检也先后在履行公益监督职责中均发现了类似线索,楚雄州检察院高度重视,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环境保护税征收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
在掌握相关情况后,楚雄州两级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迅速行动,经过综合分析后认为部分企业因不了解环境保护税是一种新税种政策,可能因漏缴导致企业信用受损和国有财产流失,造成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损。
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管,规范环境保护税税收征缴,是降低企业违法风险,促进企业依法合规发展,保护国有财产、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举措。然而,实际推进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高效开展线索整合、确定企业是否存在漏缴税款的情况、在精准监督的同时保障企业的合法经营权益等均亟待解决。
从海量数据中精准定位“遗漏线索”
为破解此类线索易受到忽视,因企业对相关法律认识不够、了解不多导致漏缴的问题,楚雄州公益诉讼检察官依托大数据分析“三步法”,精准定位批量线索并开展监督。
一是向环保部门调取辖区年度《污染源和排污行政许可企业名录》,摸清应缴纳环保税企业数据;二是向税务部门调取辖区年度《环保税征缴企业清单》,掌握环保税实缴企业数据,碰撞对比税务数据后筛选出应缴而未缴企业名单数据,挖掘偷逃税违法线索,初步得出具有漏缴、逃缴环保税可能企业名单;三是根据初步名单,向电力供应部门调取企业近一年用电情况数据,判断企业是否正常经营运转,从而精准定位漏缴环境保护税问题线索。
考虑到企业实际情况,对其中用电量大、生产运行良好的工业企业进行重点监督,立为行政公益诉讼案依法办理,向税务部门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追缴税款。
收到检察建议后,税务部门迅速履职,在追回税款的同时,对辖区涉企税种进行全面排查,以点带面,推动构建“行政+检察”的绿色税收征管模式,推动综合治理,有效挽回损失。同时,就环保税征收管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举行公开听证,现场向相关行政机关送达了含强化环保税征收管理协作配合、完善涉税基础信息共享、规范环保税依法有序规范征缴等内容的检察建议书,以“大数据+检察公开听证”模式,让释法说理“看得见”“听得到”“听得懂”,推动环保税全面征缴。
大数据分析模型向更广范围推广
从挖掘漏缴环境保护税线索到形成依托大数据探索类案监督,楚雄州检察机关积极发现社会治理短板和漏洞,发挥公益诉讼独特治理效能,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环境保护税方面探索形成的大数据分析方法操作性强,成效显著,目前已向楚雄州各县(市)检察院推广,为进一步提高质效,楚雄州检察院依托算法研发了智慧化的监督模型,通过该模型实现与税务机关监管数据平台深度融合,数据碰撞,快速锁定偷逃税违法行为,定位和挖掘更具普遍性的问题,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等方式延伸办案效果。
2023年,大姚县检察院借助大数据应用平台,依法提取了县域企业登记信息、环境污染执法案件数据及环境保护税申报缴纳名录等数据并进行碰撞比对,筛选出76条可能存在环境保护税漏征的案件线索,经研判分析,认定其中30条线索所涉企业存在应该申报缴纳环境保护税而没有缴纳的情况,该院向相关部门制发了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履行环境保护税征管职责,及时对相关企业追缴漏征税款,税收征管部门已向相关企业追缴环境保护税额共计19万余元。
依托多角度全方位科学化的协同共促监督模式,楚雄州检察机关持续强化数字检察理念,赋能检察法律监督,助力环保税的依法有序规范征缴。截至3月,共摸排环保税案件线索522件,立案277件,发出检察建议277份,口头提醒整改245件。通过办案共督促收回税款399万余元,其中经检察建议收回253万余元,经口头提醒收回146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