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审计厅以研究思维做好高校专项审计工作
2021年至2023年,省审计厅在对全省高校审计中“全链条”“全过程”践行研究型审计思维和方法,成效显著,得到了省委省政府、财政、教育等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的肯定认可。
一、以3轮试审读题,做好审前准备工作
把研究作为审计立项必备。2021年,通过对1所高校进行试审,重点聚焦云南大学等12所高校往来款管理审计,盘活资金2.59亿元,得到省领导批示10次,项目被评为全省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充分体现了审计心怀“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2022年,将12所高校作为一个整体试审,认真总结经验、收集最新政策制度,到教育、财政等部门进行调查摸底。通过对2所高校(高职)的第3次试审,为适应科研经费政策重大调整赢得主动,为调整审计方向和重点争取了时间,为制定详实的审计工作方案打下基础。对云南民族大学等45所高校的专项审计,在主管部门组织清理、政策重大调整的背景下,盘活资金1.3亿元,首次实现了全省公办高校审计全覆盖。
二、以实践创新破题,做好组织统筹工作
把解决困难问题作为审计日常,针对参审单位反映的与预算执行审计时间重叠、人员交叉等困难,综合考虑学校放假等因素,通过授权8个州市审计机关分别审计8所省属高校,解决了人员问题;通过打破大项目“六统一”模式和审前培训惯例,用好“时间差”变被动为主动,将审计培训、经验交流、工作调度时间“三合一”,解决了时效问题;组成督导组到各州市审计现场研究问题、总结经验,下发7期工作动态促各审计组动态调整审计重点,用“冒着热气”的经验深挖细查同类问题,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提升了工作质效。
三、以科技助力解题,做好数据审计工作
把大数据分析融入审计基因,混合编组,将“审计思路+电子数据”有机融合,由审计人员提出业务思路和目标任务,大数据审计人员将外部采集的扶贫、工商管理等有关数据与学校提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取得“1+1>2”的效果。通过核实,发现39所学校部分教职工违规经商兼职、40所高校4695名困难学生未及时享受补助等问题,编写的案例被评为全省优秀案例。
四、以审计整改答题,做好成果运用工作
把解决问题作为审计责任,查真相、报实情,上报的综合报告得到省领导批示9篇次。分管省领导2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整改工作。省教育厅制定了工作方案,开展督导并进行约谈。将学校食堂违规收费等转入平抑基金5716.52万元,充分保障学生利益;发现问题线索29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15件、有关部门14件。省纪委组织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审计促进修订完善债务管理、财务管理、经商办企业管理等全省性及各高校内控制度近500项。
五、以提质增效结题,做好总结提炼工作
把审计建议作为课题研究,外聘团队参与,将提升审计质效作为硬指标,把提出高质量的建议作为刚性任务。立足指导性,《高校财务管理审计政策法规库》收集审计常用法规92条,汇总高校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1805条,编写《高校财务管理审计业务操作指引》工具书;立足启发性,完成审计典型问题案例、大数据审计案例、审计后评估指引等材料编撰工作,给审计以启迪、相关单位以警醒;立足全局性,全面梳理情况,与相关主管部门和高校座谈研讨,提出以高校科研仪器为切入点,汇集全省科技资源助力创新发展,形成审计专报提供决策参考;立足长期性,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启动原11个部门制定的全省高校食堂管理制度办法修订完善工作,在《中国会计报》刊发了《高校内部控制风险与应对策略》理论研究文章,扩大审计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