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坚持系统谋划推动 汇聚共建共治合力 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近年来,省委组织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精神,坚持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关键,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重点,以创新完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为抓手,着力破解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坚持系统谋划、高位部署推动,健全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制度机制。一是健全领导机制。成立由省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的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社区建设、乡村治理、物业管理5个专项工作组,健全运行机制,明确工作职责,指导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全面建立了领导小组或工作委员会,形成了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统筹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在乡村健全“乡镇党委—行政村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组织体系,在城市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组织体系,部署实施党支部“扩先、提中、治软”行动,着力建强领导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出台“1+2+N”系列政策文件,“1”即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2”即《关于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的意见》《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若干措施(试行)〉工作方案》两份文件,聚焦党建引领,细化措施要求;“N”即赋予乡镇(街道)部分县级行政职权、网格化服务管理、党建引领业主委员会建设、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加强新业态和新就业群体党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一系列专项政策措施,着力构建配套衔接的政策体系。三是实施三年行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实施“云南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年行动(2023-2025年)”,2023年“补短板、强弱项”,2024年“抓巩固、提质效”,2025年“树典型、强示范”,从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等6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任务,细化分解34条工作措施,逐一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坚持全周期管理,构建部署推进、贯彻落实、调研督导、成效评估的工作闭环。四是强化部署推动。去年以来,先后召开了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暨两新组织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现场会,进行专题部署推动。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向工作滞后的州(市)点对点印发督促通知,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推动工作落实。
夯实基层基础、整合资源力量,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合力。一是加强网格化管理服务。调整优化网格设置,全省共划分网格39.2万余个,配备专(兼)责网格员56.7万余人,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全覆盖。按照1个网格1个党支部(党小组)的原则设置党组织,选优配强网格党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把党组织覆盖到网格上,把党员力量汇聚到网格上,把作用发挥体现在网格上,实现资源在网格整合、要素在网格集中、服务在网格进行、任务在网格落实、矛盾在网格发现、问题在网格解决,全面夯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底座”。比如,曲靖市根据基层需求,精准选派215名市管职级干部、758名县管职级干部,充实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队,下沉村(社区)和网格参与基层治理,发挥好基层党建组织员、基层治理指导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民情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为民服务勤务员“六大员”作用。二是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按照“四有”“六化”要求,加快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推动综治中心与大调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等“多中心”融合运行,形成“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排查(信息收集)—研判预警—联动处置化解”闭环管理,把综治中心建成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的工作平台。2022年底,州、县、街道三级综治中心建成率为100%,村级综治中心建成率为93.64%。三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突出矛盾风险隐患,出台《云南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充分发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驻村队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及时收集社情民意,紧盯易引发“民转刑”案件的家庭、婚恋、邻里等纠纷,加大源头预防、滚动排查和多元化解力度,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比如,文山州部署开展党建引领“四必到”“五必访”解民忧活动。“四必到”即有矛盾纠纷必到、有突发事件必到、有红白喜事必到、有不满情绪必到,“五必访”即长期外出返乡家庭必访、困难家庭必访、新分户家庭必访、留守家庭必访、特殊情况家庭必访,构建多措并举、多元合一、多方合力的矛盾纠纷化解格局,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2022年,全省累计排查调处矛盾纠纷48万余件,调解成功率97%以上,因矛盾纠纷引发的命案同比下降30%,有效防止矛盾外溢上行。
创新治理模式、激发治理活力,推动基层自治德治法治有机融合。一是强化自治激发治理活力。加强村(社区)党组织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稳步推进居民委员会下设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全面建立村级“四议两公开”等重大事项决策机制,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指导各地开展居民公约集中修订,积极推广运用“院坝(楼宇)协商会”“群众积分评议”“积分超市”“红黑榜”等做法,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群众自我管理、协商共治的有效方式,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活力。比如,大理州创新开展“书记院坝(楼宇)协商会”,州、县、乡、村四级书记带头,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进驻院坝(楼宇)察民情、汇民智、解民忧、聚民心,实现问题一线解、民情一线商、实事一线办,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精细化的新路径。二是强化法治提升治理效能。积极推动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实施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纵深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实体平台1.5万余个,在所有村(社区)铺设了法律服务机器人。针对部分群众法治意识淡薄,导致恶性案件时有发生的情况,全面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着力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推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基层治理常态。三是强化德治培育文明新风。全覆盖建成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评选2022年度“新时代云南好少年”36名,寻找“最美家庭”100户,创建“绿色家庭”100户,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培育城乡文明新风。
注重条块协同、推动融入融合,全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一是建好用好区域化党建联建平台。推动全省216个街道全部建立党建联建机制、城市社区全部成立“大党委”,由街道、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牵头,辖区内主要公共单位、国有企业、物业公司、两新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担任成员,有力破除条块行业壁垒,协商解决涉及多方利益的问题,整合调动各类资源服务群众,形成了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二是推进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开展党建引领物业管理专项行动,推动全省住宅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1.75万个,覆盖率达到97%。强化党建引领,新成立的业委会党员比例按不低于50%把握,推行社区“两委”成员与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为小区居民开展物业服务管理民主决策、维护合法权益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推动两新组织融入基层治理。实施“城市基层党建新力量”计划,指导街道全面成立“两新”组织党委、社区全面成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站,探索推广“先锋骑手”“积分兑换商品”等做法,激励引导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充分发挥走街串巷、进楼入户、熟悉小区等优势,当好“社情民意信息员”“交通安全监测员”“精神文明宣传员”,有效推动“两新”组织融入基层治理格局。四是做实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深化拓展“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依托“云岭先锋”智慧党建平台,建立区域统筹、一键动员、分级负责、服务纪实、考核激励5项机制,动员全省1.52万个单位党组织和57.83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报到服务活动,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帮助解决了一大批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