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念好“四字诀” 让法治好声音入耳更入心
自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临沧市锚定“三下降一扭转”“双下降”目标,紧紧围绕“向谁普、谁来普、怎么普、见成效”的工作主线,以“四字诀”工作形式开展普法宣传,让法治好声音入耳更入心。
念好“活”字诀 统筹协调推进
将专项普法宣传与业务工作相融合,同部署、同推进,不断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政法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普法工作机制。全市上下高度统一,市级成立以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市级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的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方案”和重点任务清单,市直相关单位和县(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措施和责任部门,做到既有“战略图”,又有“路线图”和“时间表”。
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普法宣传工作专班,开展“百名政法干警进百村”普法活动,实现普法宣讲包村、联户、到人。市级普法培训师资人才库人员101人,在市、县(区)两级组建青少年普法队、乡镇普法宣传队、“双语”普法队、专业普法队、夕阳红志愿普法队等队伍658支20555人,真正让普法宣传“活”起来,围绕在群众身边。
念好“准”字诀 解决普法问题
“准”是做好普法宣传工作的前提,切实做到分类施策、精准普法。在“准”字上下功夫,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掌握矛盾纠纷突出的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和重点矛盾纠纷,建立问题台账,上下联动、专群结合问题化解,实现对账销号、动态管控。聚焦全市137个普法重点区域,将命案、毒品、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作为重点普法内容。组建市、县(区)两级专项普法工作队,围绕“会商研判、人员培训、法治宣讲、督导检查”四项职能,以命案防控、特殊群体违法犯罪、重点对象摸排、台账建立等为工作重点,定期开展到县(区)下沉督导工作。
在全市10个边境乡(镇)44个沿边村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全覆盖,全市建成各类法治文化阵地101个、县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285个,创建率达90%,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达100%。
念好“边”字诀 推行普法机制
立足特殊的地理位置,做好“边疆”“民族”两篇文章,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结合临沧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将专项普法工作融入强边固防、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融入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提升等重点工作,实现专项普法与日常普法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目前,全市落实“一村一警”1107人、“一村一调解”5728人、“一村一治保”952人,实现所有行政村(社区)全覆盖,重点地区有专(兼)职法治辅导员408人。
市、县两级领导分片挂包县(区)和乡镇(街道),建立普法强基统筹指挥机制、协调联动机制、督促整改落实机制,构建“三单一书”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单位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制度体系。科学合理规划和确定网格,充分发挥网格及网格员端点力量,开展“我的网格我普法”活动,推动普法宣传网格横向联动,不断增强边疆治理能力。
念好“特”字诀 打造普法品牌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原则,有效整合各类普法宣传资源,确保普法宣传方式更灵活、不死板。针对临沧少数民族特点,一股劲抓“双语普法”,结合民族节庆,利用“阿数瑟”“哎依呦”等地域特色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推出一批群众感兴趣、看得懂、用得上的普法宣传产品。建立涵盖市、县(区)的“法治宣传产品资源库”,市、县级融媒体及政法各新媒体平台开设“普法强基在行动”专栏,市级广播、电视台开设“法治临沧”“以案释法”栏目,普法宣传做到报纸上有文字、电视和互联网上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
打通传统普法宣传生硬难懂、枯燥无味的痛点和堵点,将普法宣传生活化、特色化、生动化、多元化,与“云南华仙大妈”抖音号等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共创开展“指尖普法”,通过“临沧政法”抖音、微信视频号平台,开设“临沧政法主播说”视频栏目,先后制作发布普法短视频24期,开展普法网络视频直播4次,普法短视频点赞量达106.17万次,浏览量达6000万+。
与文旅部门共同开展“文艺+法治”普法演出活动,共创作30个法治节目,演出215场,观众26.08万人次,创作推出《和谐法治唱传承》《竹板噼啪响 普法宣传忙》等一批法治题材的歌曲、舞蹈、小品等法治文化作品,拍摄法治微电影3部。
“四字诀”普法宣传,为临沧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营造起浓厚氛围,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基础进一步夯实,公民法治素养和依法维权意识显著增强,真正让法治好声音入耳更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