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破题“新媒体时代”转型危机
针对唱衰传统媒体人职业前景的论调和现状,作者试图在本文中捋清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找出此次变革的核心问题,确认媒体人的职业定位和价值,为守住媒体人才高地出谋划策。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一直面临着被集体唱衰的困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似乎已经不需要传统职业媒体人的存在了。唾手可得的各类免费新闻、信息,让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变得更为窒息。街头的报亭渐渐被废弃,印刷厂的用纸量也在减少。那么,媒体人是不是真的变成了夕阳产业的代言人呢?
认识:从传统媒体过渡到新媒体,在内容制造上并无本质区别
传统媒体是相对于网络媒体而言的,是以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向公众发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内容的媒体,包括电视、报刊、广播、户外等。
新媒体是在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在速度、互动上更具优势。
事实上,撇开目前媒体人热议的社交媒体这一非专业媒体概念的互动平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属于同一类型的新闻内容制造者,重点只是载体发生了变化。从印刷厂生产的纸质产品到数字通讯平台的传播,这一变化,对于负责内容制造的传统媒体人来说,并不是什么灭顶之灾,也不具有太大的颠覆性。
比如,数字报纸和纸质报纸,从版式到内容几乎都还没有质的变化,但是人们对其称谓已经是新旧两重天了。再如,数字广播和传统广播,节目内容只需细节调整,便可直接拷贝推出。而电影制作,从胶片放映到数字电影,在剧本写作、表演、拍摄等方面,其实亦无本质区别。由此可见,对于作为内容制造者的媒体人,也并不存在所谓的新旧之说。就目前报业网站而言,很多网站记者和编辑都是由传统媒体人作为内容总监进行指导,刊发的内容格式和上传的技术,也只需简单培训便可达成。
所以,综上所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于媒体内容的从业人员来说,只是载体和传输方式的改变,而非质的变化。
分析:如果没有传统媒体,新媒体也很难生存
说到传统和革新,就让笔者想到了对历史的传承和颠覆这一命题。然而,推倒重来,抛弃传统媒体人拥有的丰富经验是蛮干和对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举个例子,我国的唱片业,随着数字媒体的出现,磁带、唱片成了过去时,人们免费地从电脑上下载各类音乐,一度空前繁荣的音像产业,被推上了崩盘的绝路。基于对音像产业无节制的内容盘剥和对版权的忽视,使得一代音乐人不是转行就是销声匿迹,原创音乐黄金时代随之不复存在。音像业的衰败告诉我们什么?是的,就是我们耳朵都听出茧子的“内容为王”和版权意识。
假设,今天被炒得很热的“今日头条”,失去了被盘剥的传统媒体信源,那些充斥在网上的短小而杂乱的信息,是否还能满足人们对新闻产品的需求?对于那些利用传统媒体公信力和无成本拷贝、转发内容的网络媒体来说,如果没有专业人士提供的新闻内容,是否还能够生存?
无论是载体、品牌还是经营、投资之类的新概念,离开了内容制造者,就如同没有灵魂的空壳。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传统媒体,那么新媒体也很难生存。
路径:内容货币化和版权保障是为媒体人保驾护航的关键
如果没有好看的电影、电视节目,没有精彩的文章、摄影作品,那广告自身对受众黏合度是很低的。所以,一直以来广告才会跟着发行量、收视率和收听率走。作为文化产品的供应者,我们还应该记得一句古话,叫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因此,作为媒体舵手、经营者,要时刻记着这个要义,从几个方面着手,为媒体人保驾护航:
确立强烈的版权意识,拒绝而今新媒体无成本的内容盘剥和盗版,保障媒体人合法权益。我国的《著作权法》对媒体人刊发的内容相关著作权早有规定,倘若今天的电影还停留在过去盗版猖獗的年代,那么票房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高。作为媒体人,更要团结起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向一些新媒体的违法行径说不。
寻找内容货币化的赢利模式,是媒体人获得重生的关键。就赢利角度而言,今天新媒体的大发展,更多来自影像产品,这和我们过去单一院线、电视台提供的统一、单一的影像产品有关,人们需要大量不分档期的影像产品丰富娱乐生活,人们也更青睐贴近时代的原创艺术作品。但娱乐产品和新闻产品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新闻产品有实效性,旧闻几乎就丧失了传播的新闻价值,而娱乐作品对时效性的要求则不高,许多老歌依然很有魅力。而今所谓的新媒体大发展,其实是娱乐影像产品的大发展,本质上并非新闻类的新媒体获得了大发展。新闻类的新媒体,从国外到国内,目前还未形成成熟、成功的赢利模式,都处在探索阶段。因此,新媒体替代传统媒体,从新闻产品的角度而言,就是一个偷梁换柱的伪概念。作为新闻内容提供者的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将过去印刷发行赢利的模式,改为线上销售模式,是媒体人破题“新媒体时代转型”的关键所在。
关键:因势利导,自我转型,把内容制造的主战场“稳住”
尽管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很多人无暇进行深层阅读,但并不说明人们就不需要厚重、深入浅出的内容。字字珠玑、拥有广泛知识面和新闻敏锐度的文章,是专业媒体优势所在。另外,我们还要利用社交媒体向专业媒体转型的契机,将今天有限的新媒体,变成明天真正渗入并改变人们社交和阅读方式的新媒体。
珍惜、整合传统媒体品牌效应,通过衍生产品的打造,为媒体人谋福利。比如,《三联生活周刊》根据当季内容,推出相关主题活动、时令产品、图书、电子杂志、台历、明信片等。媒体品牌作为隐形资产,是一笔看不到的巨大财富,是几代媒体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决不能轻易言弃。
总之,新媒体时代,媒体人还有很多新的课题要破解,科技的发展,不应该偏废和制约一个行业的发展,而是应该拓展出更好的平台和更美好的发展空间。
作者:黄灵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发布时间:2014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