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传统编辑如何“逆袭”
具有内容整合能力、掌握数字技术运用、擅于多元产品开发、熟悉网络营销手段……这些看似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的技能,如今已成为传统出版单位对于编辑工作提出的现实要求。此外,日前发布的《2014-2015年度北京市全民阅读指数综合报告》显示,2014年,北京市数字阅读率为78.18%,较2013年增长了30.95%。其中,有73.95%的北京读者通过手机阅读。随着数字阅读的普及和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裹挟而来”,转型升级已成为传统出版单位的共识。作为编辑出版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传统出版单位编辑工作的转型同样迫在眉睫。
利用网络平台 做好宣传营销
面对数字出版给传统出版单位带来的挑战,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型编辑人才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施宏俊认为,为了适应网络化运营模式,传统出版业要从内容提供商转变为阅读服务商、出版服务商,为作者提供一揽子内容传播方案,为用户提供一揽子内容服务方案。数字时代的编辑,要进一步提高筛选、优化、传播优秀内容的能力。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马国仓谈到,利用自身优势,借用新技术是传统出版融合转型的关键,传统出版融合转型的实质是编辑的融合转型。长期以来,编辑习惯了用传统出版思路对作品内容进行编辑加工,缺乏从用户需求出发,对选题进行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深入挖掘,并面向用户开展宣传营销活动。马国仓认为,网络是未来出版的主战场和大市场,编辑要主动“+互联网”,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找选题、找项目、做营销、做互动,实现编辑工作由纸上到网上的转变。
聚合内容资源 深挖版权价值
网络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出版的边界不断延伸,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趋势明显。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岩表示,技术不会成为障碍,未来人类知识将形成庞大的数据共享,内容资源全产业链开发或成为出版重要的商业模式。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出版能够更加全面、深度聚合内容资源,从而产生更多个性化产品,承载更多知识。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施宏俊同样认同从产品概念开发内容资源的思路。“未来出版的商业模式将向阅读服务、IP经营、教育培训、音视频开发等方面发展,但出版机构的核心资源依然是版权。”互联网虽然给传统出版带来冲击,但其多元的传播手段,能够帮助内容更广泛地传播,从而实现更多的商业价值。因此,编辑要围绕作者经营版权资源,在充分考虑读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出版产业链的延伸和深度发展,形成一系列比单纯的图书具有更大商业价值的衍生产品服务。
提升用户体验 推动角色转变
在互联网环境下,编辑要通过对内容资源的充分利用,满足用户获取知识的需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沈元勤提出,数字化时代专业科技编辑要对行业的知识、技术、信息进行全面开发,具有通过建立专业内容资源库、专家库、用户库,为用户持续提供及时、权威、精准的智能化知识服务的能力。
数字化时代对编辑工作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睿泰科技集团总裁艾顺刚看来,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可以获取用户兴趣点,提高选题精准度;另一方面,社群经济、“超媒体”、智能化手段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推动出版单位角色转变,为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新的利润增长极。“数字化时代的编辑要有产品化思维。”艾顺刚表示,在人人都能生产内容的时代,编辑要不断提升知识收集和分享的能力,以产品经理的定位看待数字化转型。
作者:尹琨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