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9年画稿交易会交易额逾7000万元,南通提高家纺版权保护水平——
家纺画稿交易的坚实“后盾”
家纺画稿交易的坚实“后盾”
10月27日,第十届中国(川姜)家纺画稿交易会在江苏省南通市落下帷幕。交易会期间,来自国内外的62家家纺画稿设计单位带来了1.8万幅原创作品参展,最终画稿成交量达6000幅,成交总额达1200万元,创下历史新高。
作为家纺产业的首要环节,花型设计能对消费者产生最直观的印象,也是决定家纺产品销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家纺画稿行业的发展动态备受业界关注。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家纺画稿行业版权保护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抄袭模仿现象普遍、从业人员版权意识匮乏等,制约了家纺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此情况下,为扭转这一局面,以家纺行业闻名的江苏省采取了多种措施,比如在南通成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加强侵权盗版的打击力度,借助画稿交易会等平台宣传版权知识,鼓励从业者进行著作权登记等,从整体上提高了家纺画稿行业的版权保护水平,进而推动了家纺画稿的版权交易。
版权状况一度堪忧
精美的花型设计与优良的面料质地一样,是支撑家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正因如此,家纺画稿正成为家纺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细分产业。据中国南通家纺城管理委员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南通家纺城拥有设计研发机构120多家,从业人员4000多人,每年推出新花型3万多个,有300多项智力成果在画稿交易会成交并到国外参与推广。
然而,这个市场潜力无限巨大的家纺细分行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饱受侵权盗版之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参展商告诉记者,家纺画稿行业发展早期,抄袭、模仿等现象十分普遍。比如,一款新型图案推出后,市场上很快出现各种“同款”作品,有的同原版设计一模一样,有的是在原版作品上进行细节的稍微变动。更有甚者,假借合作的名义,从原创设计者处获得画稿初样,然后再批量生产。
“在行业发展初期,大多数从业者的知识产权意识非常淡薄,甚至不知道抄袭模仿是触犯法律的行为。此外,由于家纺画稿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生命周期非常短,只有数月左右,但版权诉讼周期往往较长,耗时又耗力,因此,大多数设计团队发现自己的作品被抄袭后,也很少通过诉讼维权。”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此一来,这不仅让外界误认为国产家纺画稿行业缺乏原创,就是“你抄我仿”的水平,更是给相关从业者的品牌打造和经济收入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果不是受到前些年较为严重的抄袭模仿等因素的影响,家纺画稿行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会比现在还要高。”该负责人坦言。
多管齐下加强保护
事实上,为把南通家纺行业打造成南通特色经济名片,也为提高家纺画稿从业者的版权保护意识,多个部门进行了诸多尝试,并拉动了画稿版权交易的快速增长。
1997年3月,南通市川姜镇设立了国内第一家镇村一级的版权管理基层组织--川姜镇版权管理办公室(原通州市志浩市场版权管理办公室),负责家纺城区内的作品著作权登记的初步审查、受理版权纠纷调解、对侵权作品进行初步认定、确定侵权赔偿最低标准、普及宣传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以增强从业者的版权意识。自成立至今,川姜镇版权管理办公室受理的涉及家纺画稿作品的著作权登记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与此同时,该办公室在每届画稿交易会期间,安排工作人员入场,负责宣传版权知识、受理参展商的侵权投诉以及协调解决侵权争议等。
此外,为健全和完善家纺设计知识产权的保护,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落户中国南通家纺城,专门负责审理南通家纺市场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年底,江苏省版权局实行作品著作权登记免费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家纺画稿设计从业者对画稿进行著作权登记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画稿版权交易,推动了以艺术设计和工艺技术相结合为特色的家纺行业的创新发展。
家纺画稿行业版权保护水平的提升,有力地拉动了该行业收入的增长。据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姜镇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仅就画稿交易会而言,在过去9年,画稿交易会共展出画稿近3万多幅,成交画稿2.7万多幅,成交额超过7000万元。“除画稿交易会这样的专业活动外,家纺画稿从业者还会通过自有渠道或者其他平台进行版权交易。如果将这些渠道完成的家纺画稿版权交易统计在内,家纺画稿行业的整体收入将非常可观。”该负责人表示。
“这几年,大家的版权意识有了显著提升,不仅卯足了劲提升画稿的原创设计水平,还积极进行作品著作权登记。有了这些证书,既给潜在的侵权者起到了震慑作用,也让他们在同厂商洽谈合作时的底气更足。”北京锦琦麟染织艺术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刘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者:姜旭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8日